在北大学习期间,学习生活安排有序、组织紧凑,在偌大的北京城,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从人员组织、后勤保障、行程安排、课程设置等方方面面,全程做到无缝衔接、忙而不乱,这其中必然倾注了两位美女班主任和北大方面前期无数的心血,默默地做了大量工作,不由得对他们由衷敬佩和感谢!
参加本次国培学习,聆听专家讲解,互相交流思想,共享经验,让我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重新感悟着数学教育的真谛。学习忙碌而充实。每位专家及教师的讲座都在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让我在教学中少了一份迷茫,多了一份自信,更多的是感悟,更新了教学理念。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张思明老师的《突出素养,巧用情景,改善评价-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的建模和探究教学》课,听完后,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张老师思路开阔、妙语连珠,他的报告会使自己明确了今后一定会努力探究,做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为自身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保继光老师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让我们一线老师更近距离的感知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该如何开展,更清楚的了解了这次数学修订的台前幕后,以及修订组老师的意图,有的放矢,更有利于我们今后的教学。
我们的破冰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班主任老师首先强调了本次国培的任务、要求、注意事项和当天破冰活动的内容,各个小组你争我赶,团结协作,确定了每个小组的组名,口号和组徽,上台展示,在那一刻,我感觉到我们小组才是一个真正的集体,这次破冰活动意义深远,更有利于后续的培训和学习,有点团建的感觉,呵呵。
原本以为对这个报告不感兴趣,结果年轻有为有才有思想的电视台副台长吕帆老师的讲座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那叫一个精彩啊!吕帆老师引北大校友、“微跑小蛙”CEO宋子健的演讲成长历程,向我们传递了演讲的基本原则,即演讲不是陈述报告,也不是个人表演,而是你想说的恰好是对方想听的。 什么是演讲的核心本质?吕帆老师通过案例告诉大家,演讲的本质是入耳入心“当圣人”。讲述故事、说明观点固然重要,但是入耳入心、引发观众的共鸣才是演讲之道的核心。 内容详实、干货满满,生动幽默,笑声不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北京理工大大学附属中学关健老师的《例说核心素养观点下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来自一线的教师,讲解很接地气,尤其话题是我最近一直关注和感兴趣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如饥似渴,认真听讲,感觉吸收了很多养分,回去可以好好的开展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方面的工作了。
北京市海淀进修学校的张鹤和李大永老师,站在一线更高的起点上给我们解读了教材,教法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及其有价值的思考,给我很大的冲击,感觉备课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静下心来研读标准和教材,走进去,做一个思考型的一线教育者,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市唯一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心理辅导老师、京城几大名校兼职心理老师、经常被邀请到各大名高中做心理辅导的名师张愉鸿老师,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到如何做一个幸福健康的老师,意义深远。
除了理论的讲解外,我们还参加了教学实践课堂,走进了有名的北京一零一中学(北京市重点校,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听了四节节数学骨干老师的示范课,讲解务实,清楚透彻,板书工整,少了许多花里胡哨的东西,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四节示范课的观摩、交流,将教学转型具体化,案例化,为我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方法的启迪。
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亲历了主题课程的设计活动,反思着新修订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通过小组内的备课、说课、评课等活动,大家畅所欲言,齐心协力,建言献策,甚至有时候争论不休,碰撞了好多数学的火花,在此过程中受益匪浅,从全国优秀的同仁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研修虽然很辛苦,但虽苦尤甜,一路走来鸟语花香。收获着成长,收获着提高,更收获着希望。几天来,专家的谆谆教诲,升华了我的教育观念,充实了我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以后的工作积蓄了力量、理清了思路,更加明确了目标。同时感觉今后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积累,提升理论水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厚积才能薄发;其次,要不断的锤炼自己,锤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再次,把在研修中学到的东西带回去,在实践中认真反思,总结提高,推而广之,让数学组的教学科研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为孩子和学校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就是要有好的工作和爱生态度,做一个教书育人这份事业的有心人,用“仁义”之心潜心育人。
在燕园度过难忘的十天,必将成为我人生中难忘和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