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教学科研

keyan

教学研讨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研讨 > 正文

认真聆听 收获成长

时间:2019-04-22 09:07:15   作者:历史组 张志达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  点击: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4月10--4月13日,我们一行24人,在李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古都西安,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第四期交流学习暨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乘车一路南下,朝着目的地进发。以往上车就瞌睡,此刻却没有一丝睡意,生怕错过沿途的春色美景。(由于对西安的印象还停留在八年前,可能有些激动,哈哈!)10日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被周边的高楼所包围陕西师范大学万科中学。走进校园的那一刻,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熟悉,学生的校服、餐厅的设施等和平实中那么相似,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安排好住宿后,我和同事来到了陕西师范大学。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校园文化,浓郁的书香氛围,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候,“开心”、“兴奋”已不足以表达此刻的心情!我笃定,一定要抓住这次培训的机会,好好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大学校园,成就个人的美好梦想。
    听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
   4月11、12日上午,万科中学和我校的英语,生物,美术三个学科,9三位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万科中学老师对移动课堂的熟练运用,让我叹为观止。我校张斌老师的英语课和闫阿妮老师美术课,整节课循循善诱,环环相扣,展现了高超的教学艺术,令人折服。他们都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抓住有利时机设计教学情境。特别是三节美术课,让我耳目一新,美术课还可以是这样的。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自己的探索,能在十几分钟里亲自创作自己喜欢的版画。尤其是万科中学美术老师的布袋版画,将版画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有机结合。各位老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和设计,以及不同的教学风格所呈现的不同效果,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教学艺术的魅力。
    4月11日下午,在陕师大奥林匹克花园学校,白英娟老师数学课,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推导诱导公式,完美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邹琴老师的《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教学设计紧扣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运用史料、图片等形式,多角度践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两节课都是按照花园学校的自主课堂BGA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让学生有疑而生、因疑而学,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既让不懂的学生在倾听中感受新知,又让懂得的学生学会采用合理的策略准确表达,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长。    
    4月12日下午,天下着蒙蒙细雨,心情有些沉闷。但是,当走进陕师大附中校园的那一刻,瞬间被浓郁的学习氛围所感染。每层楼道墙壁上都各学科规范书写展示,展出学生的试卷不管是从知识概括和答题规范,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我们观摩学习了历史课和政治课。朱老师是给高二学生上高考一轮复习课,从课本知识、高考链接和课外知识等方面对《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进行系统复习。老师重视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特别是通过板书的形式直接体现出来。同时,老师又以丰富的历史故事讲解知识,使课堂又不失幽默风趣。高老师的高一政治课讲的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高老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学习和易错易混淆的教学引导。同时,高老师能抓住有利时机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学生瞬时记忆和教学效果。附中学生个人素质之高,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达成目标。总之,师大附中两位老师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今后一定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教育,不止于书本。
    每一个孩子都犹如一颗充满生机的种子,具有萌发生长的能力。通过对万科中学参观和学习,我又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了教育的意义。万科中学对自己有限的教学环境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高效利用,每一个角落都是学习空间,都是知识的海洋。负一层的走廊是传统文化长廊,楼层拐角、天台是各学科的室外学习区,有数学角、英语角、地理学科地形地图展示区,楼顶生物学科区,可爱的动物模型,使很多老师驻足观赏。特别是每个楼层的“创客空间”最为震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程序编辑和模型制造。在教学中,“授之以鱼”是最基本的,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教师要传授给学生解决难题的方法。对于历史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有的历史学科思想,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历史学科素养。
    善于反思,勤于笔耕。
    全国“百佳班主任”杨春林老师有这样的反思:“教育”这件事,突破口在教师。教师需要先做到自我改变和突破,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你变了,学生就变,教育生态就变。通过听课学习,授课老师都有很高的语言修养,整节课循循善诱、娓娓动听。他们语言简练,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富有很强的逻辑性。可见,他们平时肯定苦练语言表达。这些老师在教学中,都能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生成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检查和呈现。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点,要做到“教师多引导,学生多思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新时期,重要的不在于教师是否有“一碗水”还是“一桶水”,而在于是“死水”还是“活水”。作为教师,首先要“有得教”,其次要懂得“怎么教”“教什么”。今后一定要坚持专业知识学习,写教学反思,写读书笔记,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本领,用自己的一碗“源头活水”引来学生源源不断的“汨汨清泉”。

Baidu
map